湖北是科教大省,在果树科研上实力较强,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拥有一批国家、部省级研发技术平台,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所主要建设有:
1. 重点实验室
(1)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教育部园艺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3)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
(4)植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育繁中心
(1)农业部柑橘研究所
(2)国家柑橘育种中心
(3)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
(4)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武汉站
(5)湖北省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湖北省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
(7)湖北省林业局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3. 种质资源库
(1)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
(2)国家果树种质猕猴桃圃(武汉)
(3)国家柑橘一级采穗圃
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我省一批人才进入了国家岗位创新体系,已形成了较完备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柑橘体系:由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院士为岗位创新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全省共拥有8个柑橘岗位科学家,2个功能研究室,3个柑橘综合试验站;(2)梨体系: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老河口市等教学、科研、管理单位联合组建了“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湖北团队,拥有1个功能研究室主任、2个岗位科学家、2个综合试验站,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的良好局面;(3)桃体系: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在桃产业体系中,拥有1个岗位科学家、1个综合试验站;(4)葡萄体系:在葡萄产业体系中,湖北拥有1个综合试验站。
5. 创建了一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企业)
以“科特派”、“农业板块”、“专家大院”、“标准化示范园”、“野外观测台站”等多种形式,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基地,科技对接试验示范基地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并逐步涌现出一些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和引领着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省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5年湖北省果树产业获得的奖励成果统计表
获奖级别 | 科技进步 一等奖 | 科技进步 二等奖 | 科技进步 三等奖 | |
柑橘 | 国家级 | 0 | 1 | 0 |
省部级 | 1 | 1 | 2 | |
梨 | 国家级 | 0 | 2 | 0 |
省部级 | 0 | 1 | 2 | |
猕猴桃 | 国家级 | 0 | 1 | 0 |
省部级 | 1 | 1 | 0 | |
草莓 | 国家级 | 0 | 0 | 0 |
省部级 | 0 | 0 | 1 | |
干果 | 国家级 | 0 | 0 | 0 |
省部级 | 0 | 4 | 5 | |
合计 | 国家级 | 0 | 4 | 0 |
省部级 | 2 | 7 | 10 |
近5年湖北省果树产业取得的科技成果统计表
果树 | 成果级别 | 成果级别 | ||
国家级 | 水平 | 省部级 | 水平 | |
柑橘 | 3 | 国际领先 | 10 | 国内领先 |
梨 | 2 | 国际领先 | 6 | 国内领先 |
桃 | 0 | — | 0 | — |
葡萄 | 0 | — | 3 | 国内领先 |
猕猴桃 | 1 | 国际领先 | 2 | 国际领先 |
草莓 | 1 | 国内领先 | ||
干果 | 1 | - | 13 | - |
合计 | 7 | — | 35 | — |
近5年湖北省果树产业制定标准统计表
柑橘 | 梨 | 桃 | 葡萄 | 猕猴桃 | 草莓 | 干果 | 合计 | |
地方或行业标准 | 20 | 7 | 2 | 3 | 1 | 1 | 8 | 42 |
近5年湖北省果树产业获得的专利统计表
柑橘 | 梨 | 桃 | 葡萄 | 猕猴桃 | 草莓 | 干果 | 合计 | |
发明专利 | 10 | 5 | 1 | 2 | 10 | 1 | 4 | 33 |
湖北省果树产业近10年自育品种统计表
序号 | 果树类别 | 品种名称 | 选育单位 |
1 | 柑橘 | 纽荷尔脐橙 | 华中农业大学 |
2 | 华柑2号 | 华中农业大学 | |
3 | 鄂甜橙1号 | 华中农业大学 | |
4 | 桂橙1号 | 华中农业大学 | |
5 | 奉晚脐橙 | 华中农业大学 | |
6 | 伦晚脐橙 | 华中农业大学 | |
7 | 露德红夏橙 | 华中农业大学 | |
8 | 早红 | 华中农业大学 | |
9 | 鄂柑一号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10 | 金水椪柑2号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11 | 鄂柑2号 | 宜都 | |
12 | 贡水白柚 | 宣恩 | |
13 | 梨 | 华梨2号 | 华中农业大学 |
14 | 鄂梨1号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15 | 鄂梨2号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16 | 玉绿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17 | 玉香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18 | 桃 | 红肉桃“天仙红”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19 | 猕猴桃 | 金农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20 | 金阳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21 | 金硕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22 | 鄂猕猴桃4号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23 | 金艳 | 中科院武汉植物所 | |
24 | 磨山4号 | 中科院武汉植物所 | |
25 | 金桃 | 中科院武汉植物所 | |
26 | 草莓 | 晶瑶 | 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 |
27 | 板栗 | 鄂栗1号 | 长江大学 |
28 | 罗田乌壳栗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29 | 金栗王 |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 |
30 | 八月红 | 湖北省林科院 | |
31 | 柿 | 鄂柿1号 | 华中农业大学 |
32 | 宝盖柿 | 湖北省林科院 | |
33 | 宝华甜柿 | 湖北省林科院 | |
34 | 核桃 | 鄂建1号 | 长江大学 |
35 | 房陵1号 | 房县林业局 |
主要成果工程化水平表
成果 名称 | 所有权归属 | 技术经济指标 | 所处阶段 | ||
小试 | 中试 | 产业化 | |||
柑橘优异种质资源创新、评价与新品种选育 | 华中农业大学、赣州市果业局、秭归县农业局、兴山县农业局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创新了120余例柑橘体细胞杂种,将体细胞杂种与沙田柚杂交,产生无核果;同时选育了6个柑橘新品种,推广面积100余万亩,产生160多亿元经济价值。 | √ | ||
三峡库区柑橘品种更新和高效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 | 华中农业大学、宜昌市夷陵区农业局、宜昌市秭归县农业局 |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将新品种筛选与集成节水灌溉、生草栽培、病虫生态防控技术结合在三峡库区推广,推广面积20余万亩,创造50余亿经济效益。 | √ | ||
极早熟梨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极早熟梨鄂梨1号,6月底采摘上市,果个大,可溶性固形物11%-12%,平均株产30公斤。在湖北、广西、四川、重庆等省市推广面积5万余亩,新增产值1.5亿元。 | √ | ||
优质早熟梨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极早熟梨新品种“鄂梨1号”和优质早熟梨新品种“鄂梨2号”,综合性状居国内领先水平。鄂梨1号为极早熟品种,6月底即可采收上市,为南方地区成熟期最早的品种;平均单果重230g,含可溶性因形物10.5%~12.1%,品质上;盛果期亩产2500kg以上,高抗黑星病,抗黑斑病。鄂梨2号平均单果重200g,含可溶性因形物12.0~14.7%,风味浓郁,微香,品质极上;盛果期亩产2000~2500kg,高抗黑星病和黑斑病;2001年和2004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质早熟梨”,2004年获 “全国早熟梨最佳风味奖”。 已推广到湖北、广西、四川、浙江、重庆、江西等10多个省市,种植面积约12.4万亩,占全国早熟梨生产总面积的6%,成为南方砂梨产区早熟梨主栽品种。2004年~2006年,累计新增产量22100万公斤,新增产值3.08亿元,纯收入1.08亿元,增收节支总额0.62亿元。鄂梨2号先后获得“全国优质早熟梨奖”、“全国早熟梨最佳风味奖”。 | √ | ||
砂梨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果品办公室 | 通过实施“一翻二刮三诱四清五喷”主要病虫生态防治技术及高效低毒药剂科学合理使用,年用药次数降低5-6次,亩节约成本80-100元。梨园精细花果管理及套袋显著提高果实品质,经济效益提高15%。
| √ | ||
砂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利用研究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收集砂梨种质资源613份,位居世界首位;全面系统评价砂梨资源480份,筛选出抗病性、可溶性固性物、维生素C含量等性状优异的88份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34份砂梨地方品种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遗传多样性水平。构建了砂梨初级核心种质库,筛选出初级核心种质97份。制定了《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梨》,并由农业部作为行业标准颁布;建立了规范的砂梨种质资源数据库,创建了中国砂梨信息网站,录入数据480份38200个数据,图片1920张;分发砂梨资源利用253份3000份次。其中23份直接用于生产,累计种植面积47.2万亩,新增利润5.6亿元。 | √ | ||
梨树体改良及早熟梨优质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通过高改及新品种示范、推广,使我省砂梨良种占有率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20%,其中项目核心示范区良种栽培面积1.25万亩,辐射面积6万亩。通过配套安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研发、集成及推广应用,提高我省砂梨的优质果率从而提高我省砂梨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建立示范基地6个,核心示范区面积4.5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其中树形改造示范推广面积2.3万亩,套袋示范面积0.5万亩,果园生草生态栽培示范面积300亩,平衡配方施肥示范面积0.45万亩,病虫害综防及二次花整治示范面积1.2万亩。认证砂梨无公害农产品1~2个,发展、壮大砂梨品牌1个。扶持砂梨产业龙头企业1个,指导建立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社3个。 | √ | ||
南方早熟梨鄂梨1号、2号区域试验与示范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梨茶叶究所 | 在湖北应城、老河口、钟祥等地建立鄂梨1号、2号区域试验基地3000亩,示范推广配套技术高接换优、套袋栽培和砂梨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优质果率提高到50%,新增利润1000万元,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有效的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老河口仙仙果品公司生产的“汉水”梨被评为“湖北十大名果”。从整体上提高我省砂梨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为我省砂梨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实现我省砂梨产业的提质增效。 | √ | ||
优质中熟梨新品种选育研究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果实圆形,果形整齐一致,平均单果重 287.8g。果皮薄,绿色,果面光洁,无果锈,有蜡质;果点浅小而稀,果肉白色,细嫩松脆,石细胞少。汁多,味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10.5~12.2%,在8月上旬成熟,盛果期亩产2500kg以上。在湖北老河口、钟祥、应城、崇阳等砂梨产区推广面积2000亩,新增利润500万元。 | √ | ||
主要林果(梨、柑橘、桃、杨树)新品种选育研究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选育出“玉绿”梨,继承了砂梨果实圆正、抗病性强的优点,同时又具有白梨的外观美、果皮绿色、果肉细嫩松脆、汁多的特点,综合性状优。新品系68-3-2外观美、果个大、肉质极细腻、品质特优,尤其是果肉香气浓郁,继承了库尔勒香梨风味佳且具浓香的特点,填补了砂梨无香气的空白。果实8月上中旬成熟。已经推广到我省砂梨主产区的老河口市、钟祥市、枝江市、京山县、襄阳区、宜都市、应城市、崇阳县、通山县及广西、四川、浙江、重庆、江西等省市,推广面积1400亩,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累计新增利润450万元,增收节支210万元,极大提高我省砂梨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 | ||
湖北省葡萄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该成果筛选出了夏黑、维多利亚、巨玫瑰、申丰等优良葡萄品种,其上市期比现有主栽品种巨峰、藤稔提早10~20天,风味甜,品质更好;改良创新了一种新架式——“高干Y形架”,该架式定干高,架面通风透光性好,减轻了果实病害,有利于控制长势,管理更为方便、省力;研究集成了3套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避雨栽培、套袋、合理负载、科学施肥及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等方面,获得了2个国家发明专利,通过在湖北省葡萄主产区公安县、鄂州市、京山县等地示范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 | ||
优质高产草莓新品种“晶瑶”的选育及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省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湖北省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省鄂州市蔬菜办公室 | 该成果通过杂交技术选育的草莓新品种“晶瑶”,具有早熟、果大、丰产、硬度大、耐贮运、品质优,对白粉病抗性较强等优良特性。该品种选育成功填补了长江中下游流域草莓栽培中无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空白。建立了草莓“晶瑶”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提高了繁殖系数,有效降低了种苗的生产成本,为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了种苗保障。研究集成以“晶瑶”组培苗种苗为主线,全程平衡施肥,适期喷施钾、钙等相配套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湖北省地方标准《大棚草莓无土栽培技术规程》,为草莓无公害、规范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本成果具有较大的创造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草莓新品种“晶瑶”的选育及其配套无公害栽培技术对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草莓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 | ||
板栗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 湖北省林科研 | 在黄冈、孝感、荆门、宜昌共4个市的15个县市推广应用。培训栗农2.39万人次,合计推广防治板栗病虫害111.29万亩,总增产量5165.05万公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