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test
三区人才
我的位置:三区人才
科技特派员蔡平:稻田里的“土专家”
  
  
发布时间:2021-08-27 15:56:29
    
来源:{dreamer-cms:article field="source" /}
    
阅读量:7932
    
发布人: lius

双路村地处远安县洋坪镇中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是县内有名的农业大村,村内有207公顷的耕地,其中水田达到了172公顷,良好的自然环境,让水稻成为双路村主导产业。作为土生土长的双路村民,近年来蔡平一直服务于双路村的水稻产业,特别是从2018年以来,蔡平被科技经信局聘为双路村科技特派员后,他更加将全部全部精力投入到水稻,力争为优质稻专业村建设添砖加瓦。

蔡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和许多人一样,年轻时候的他向往外面的世界,当过司机,做过销售,在外的经历助他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随着父母年纪渐长,在外务工的他也返乡了,看准双路村的优势产业,他盘算着便在村内开了一家卖种子化肥的农资店,为了应对前来购买农资村民的难题,他学习了不少水稻农业技术知识,逐渐成为了村里的人人知晓的水稻“技术员”。经常性的为村民解决难题的他发现,优质、高产、抗病品种才是水稻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选育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他开始研究高产水稻,在双路村开辟了自己的水稻试验田。为了种好自己的试验田,他努力汲取知识,白天去田里查看水稻生长,做好记录,晚上开始“充电”,他买来10多种水稻种植技术书籍,在网上学习各地方的水稻种植方法,查找最新的技术,每逢镇内农业中心的技术员下乡,他都到场向农技员咨询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应用水稻盘育苗培养壮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他开辟的试验田,当年亩产量达到1400斤,他成功为双路村选中了产量高,米质好的品种,也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科技种植能手。

双路村是传统的农业大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村内不少耕地缺少种植,看到这一情况,蔡平决定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为双路村的水稻产业发展谋一条出路。依托自己的三冠种植合作社,他在村内流转了50亩土地,采用科学管理的办法培育自己的新型水稻,也把自己摸索的防病虫害的方法传授给村民。

看到水稻发展的新前景,不少种植户也参与进来,流转村内闲置的土地,种植适合双路村的稻谷品种,让水稻专业村发展更快。   

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上来了,销售却成了问题,大量的水稻亟待销售,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水稻定价低,搬运的人工费用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蔡平跑了县内几家粮食加工企业,宣传双路的大米,动员企业到村收购水稻,最终成功与县内瓦仓大米成功对接。企业到村回收稻谷,减少了村民的运输成本,实现了村民不出村也能销售大米。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农资店成为了附件几个村村民购买种子和化肥的定购点,他组建的三冠合作社流转村内土地,高产水稻发展势头良好,合作社为了提高种植效率,购买了品种齐全的农机,在改变自身生活的同时他也带动了许多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打赢扶贫攻坚的战役中,作为双路村科技特派员的他,也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一方面他向本村贫困户提供优质种子、化肥,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另一方面他提议动员15户贫困户加入三冠种植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高效管理和先进技术,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为贫困户更快实现脱贫致富,也为双路村的扶贫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多年来,村内的优质水稻产业发展蔡平一直看在心里,为了让产出更优质的大米,现在他正与村内两委班子积极商议,如何对村内沟渠进行改造,解决农田灌溉不足的问题,让双路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稻专业村。


免责声明: 1. 本平台为公益服务平台,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用于非商业目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由于本平台采用的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取得联系,如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我们,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或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经济损失。 2. 对于已经授权本平台独家使用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平台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联系电话:027-87828083-8010。
分享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