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是深度贫困县,同时也是湖北产茶大县,茶园面积近39万亩,但由于茶园栽培模式的不断调整和多年连片种植,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农残容易超标,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制约,茶农收益较低。为了帮助鹤峰县茶农解决农残超标的问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中心省级科技特派员曹春霞研究员带领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武陵山区,以有机茶为产业突破口,带动公司增效、茶农脱贫致富,助力鹤峰县发展全域有机茶产业。
科技特派员曹春霞(左一)在茶园进行技术指导
一、技术创新,为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茶园病虫害防治是有机茶生产中的主要限制因子,不能使用化学农药。但是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如果病虫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曹春霞带领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深入鹤峰茶园开展鄂西茶园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对基地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茶园主要病虫害茶尺蠖、茶饼病、轮斑病等创制了新型生物农药,研究集成了鄂西茶园全程生物防控技术方案,该技术防治效果稳定,安全环保,并达到零农残,满足有机和出口欧盟标准。同时针对老茶园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等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问题,应用微生物土壤修复、地力培肥、生态栽培等技术措施,改良土壤,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提高茶农收益。
无人机喷洒新型生物农药
二、产研结合,助推农业科技型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曹老师,这个农残怎么控制?出口标准又严格了啊!”近年来,由于欧盟和日本等地区对中国出口茶叶农残要求日益严格,很多指标只要检出就意味着超标,已经成为阻碍茶叶对外输出的“绿色壁垒”。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这个“卡脖子”问题,曹春霞团队与公司探索了“院所+公司+基地”服务模式,与龙头企业签订了有机及出口茶园共建协议,根据基地生产情况,提出技术方案。生物防控对技术要求更高,不能按照化学防控技术来实施,否则很难获得较好的防效。为了转变茶农的用药习惯,团队多次举办技术培训班,并深入茶园,手把手的传授防控技术和培肥技术,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茶农恍然大悟,原来生物防控也有这么好的效果!通过连续5年的服务,鹤峰鑫农茶业有限公司15万亩出口基地,已经全面采用健康栽培新技术,并达到出口欧盟指标,茶叶出口贸易发展顺畅,正大力进军欧盟市场,并且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鹤峰骑龙茶业有限公司已经有1.1万亩茶园达到有机标准,有机茶产品供不应求,2020年疫情期间,鹤峰有机茶供不应求,销售额逆势上扬,挽回茶农和企业的经济损失。在企业的带动下,出口基地每亩收益增加1000元以上,有机基地每亩收益增加5000元以上。
鹤峰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合影
三、茶农雀跃,将“有机”进行到底。
为了帮助茶农脱贫致富,曹春霞同志带领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成员长期基层蹲点,建立了帮扶微信群,一对一帮扶12户脱贫,通过企业帮扶脱贫人数1000户以上。
肖英菊家住鹤峰县邬阳乡邬阳村五组,全家共有三口人,由于缺技术,经济收入一直很低。曹春霞研究员带领生防团队多次来到家中走访,扶持肖英菊发展七亩有机茶园,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帮助她养殖娃娃鱼。有一天,肖英菊在微信上说发现娃娃鱼长红斑,不知是什么病,虽然曹春霞对娃娃鱼的养殖不擅长,但仍然一口答应尽快给与答复,并多方寻找治病方案,终于找到这方面的知名专家,该专家一听是贫困户需要咨询问题,非常热心的帮助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和公司的帮扶下,帮助肖英菊建立有机茶园种养结合模式,家庭年收入不断增加,以前人均年收入3000元,而现在仅茶叶收入就达到人均12000元,收入的增加肖英菊的生活也好起来了,肖英菊并表示要将有机茶园种养结合模式进行到底。
科技特派员曹春霞(左三)走访服务农户
刚开始发展有机茶园的时候,不让茶农施化肥、打化学农药,他们都认为肯定不行,有的为了增加产量而偷偷地使用化肥,结果导致茶叶被拒之门外。现在茶农们尝到了发展有机茶园的甜头,都不愿意出去打工了,只要一心一意的按照有机标准把茶园伺候好,每年的收入是妥妥的,还可以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美满。
鹤峰县有机茶山
在科技特派员扶贫的道路上时而遇到大雪封山、时而遇到山体滑坡、甚至交通事故,但这都阻挡不了生防团队扶贫的信念和不断前进的脚步。看着一个个茶农的脸上笑开了花,一座座绿油油的茶山,看着每天通过微信发过来的在茶园快乐奔跑的土鸡,科技特派员扶贫团队的收获也是“满满的”。
湖北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携手茶农邀您喝鹤峰有机茶
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中心
核编: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农村中心
业务主管:省科技厅农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