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湖北智慧农村网
热点新闻
农科新闻
我的位置:农科新闻
竹山县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
  
  
发布时间:2024-04-30 11:51:57
    
来源:湖北日报
    
阅读量:6
    
发布人: renzw

日前,笔者从十堰市统计局获悉,2024年1月至3月,竹山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速39.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0.6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6%,迎来开门红。继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2.6%,位列十堰市第二名之后,竹山县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又一优异成绩。这是竹山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竹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战略决策,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全县根本性、全局性战略,紧紧围绕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活力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环境优化,推动县域创新能力提升,全县科技竞争力、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县域经济进位显著单位”等荣誉称号。2023年被纳入湖北省创新型县创建单位。

科技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办法》、《竹山县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竹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政策措施,全县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以财政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资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十四五”以来,全县财政科技总投入总额达到1.5亿元。县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增长率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也由2010年12.33%增加到现在的25%以上。全县已初步建立起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为补充、社会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强,全县有R&D活动单位从2020年的20个,增加到2023年106个,增幅达430%;有研发机构单位数从2020年的18家,增长到2023年的57个,增幅216.7%;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从2019年的0.8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45亿元;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从2019年的0.77%,增长到2023年6.87%。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额2341.64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额207.44万元。兑现2022年科技创新奖励资金1600余万元,

科技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积极构建“企业出题、院校选题、政府助题”的政产学研协同机制,定期梳理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开展产学研合作,60多家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20所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100余项,高技能人才300多人,转化实施高新技术50多项,2023年被纳入“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创建单位。全县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8家、市级以上企校联合创新中心9家、市级“双创”战略团队7个、市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13家、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名,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吸纳、凝聚各类科技人才近200余人,截止目前,共登记技术合同35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83亿元。

科学技术普及事业进一步发展。以“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科普日”活动为契机,开展送科技下乡、专家技术指导、科普大篷车展览、农技推广服务、科普电影下乡、科技摄影图片展等一系列科技宣传活动,全民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普遍增强,形成了党政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科普工作格局。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全县学科技、用科技、重视科技的氛围日益浓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正成为社会新风尚。推广运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0多项。全县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先进技术覆盖面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以上。


免责声明: 1. 本平台为公益服务平台,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用于非商业目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由于本平台采用的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取得联系,如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我们,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或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经济损失。 2. 对于已经授权本平台独家使用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平台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联系电话:027-87828083-8010。
分享至:
上一篇:
下一篇:
 冬天蛋鸭产蛋率下降怎么办?蛋鸭掉蛋严重是什么问题? 
您好: 请登录!
湖北智慧农村网
养殖技术
我的位置:养殖技术
冬天蛋鸭产蛋率下降怎么办?蛋鸭掉蛋严重是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24-03-12 11:38:02
    
来源:全球品牌畜牧网
    
阅读量:39
    
发布人: fanyb

蛋鸭掉蛋严重是什么问题?冬季天气寒冷,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出现不产蛋的现象,****蛋鸭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冬天蛋鸭产蛋率下降怎么办?

蛋鸭掉蛋严重是什么问题?

1、环境方面

光照突然发生变化。光照强度突然减弱、日常光照时间**,都会引起蛋鸭产蛋量突然下降,所以鸭舍内需要保持光照强度以及光照时间的稳定性。如果有必要**光照时间和减弱光照强度,需要每天慢慢地减少,让鸭群有个适应的过程。

天气的突然变化。大风、寒流及热浪的突然出现,蛋鸭的产蛋量都会突然下降。冬季要做好应对寒流的准备工作,鸭舍温度要控制好,出入鸭舍要及时关门,窗户隔风效果要好,**鸭舍不被寒风直接吹入。

2、饲养管理方面

饲喂方面。蛋鸭喂料不足、喂料的配方存在问题、喂料的质量不过关,都会导致蛋鸭产蛋量突然下降,甚至不产蛋。所以在对蛋鸭进行喂养时要针对阶段性使用不同的配方,更换饲料时要采用“7天过渡法”循序渐进更换饲料,产蛋期如没特殊情况不建议更换饲料。

免疫因素。在对蛋鸭进行免疫接种时,如果采用的免疫方法不对,造成鸭群过度惊吓,也能引起产蛋量的突然下降。所以,在给鸭群做免疫时,一定要注意采用**的免疫方法,将对鸭群造成的应激**到最小。

3、疾病方面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传染病引起的产蛋率下降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减蛋综合症和鸭痘。鸭群产蛋率每天下降2%以上,产蛋率连续**。

细菌性疾病。鸭副嗜血杆菌病一般造成蛋鸭产蛋率下降10%~40%,弯曲杆菌性肝炎病造成蛋鸭产蛋率下降20%~40%。

寄生虫病。主要是白冠病,气温20℃以上时发病严重。蛋鸭产蛋率下降10%~40%不等,病鸭鸭冠苍白,血液稀薄,拉绿色稀粪,死前咳血,产蛋鸭死亡率一般不超过2%~5%。

冬天蛋鸭产蛋率下降怎么办?

1.防寒保暖

冬季产蛋量下降的原因,主要就是温度太低了,一般低于7摄氏度的时候,蛋鸭鹅的产蛋量会**下滑,且饲料的消耗量也会增加。养鸭鹅户应**鸭鹅舍温度在18-23度之间,以维持蛋鸭鹅的产蛋效率。

2 注意饲喂方法

鸭鹅在冬季需要更多的能量用来抵御低温,这就需要养鸭鹅户在饲喂鸭鹅群的饲料中补充更多的能量物质,如玉米。另外,冬季疫病多发,养鸭鹅户应适当补充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以**鸭鹅群抵抗力。另外,增加饲喂次数,提供温水供鸭鹅群饮用等,都可以**产蛋率。

3 做好免疫与消毒

冬季疫病多发,疫病一旦到来,可就不是**产蛋率的事儿了。所以养鸭鹅户要做好鸭鹅舍、料槽等各个区域的消毒,并对鸭鹅群进行定期的、合理的免疫。尤其是要重点防范流感、新城疫、传支、传喉等鸭鹅病。

4 注意鸭鹅舍通风

有人说通风不畅是鸭鹅的万病之源,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很有道理。冬季养鸭鹅户为了保温,往往难以做到通风的顺畅和空气的新鲜,导致鸭鹅舍二氧化碳、氨气、氮气过多,且湿度过大,这不但影响产蛋,也会严重影响鸭鹅群健康。

5 减少鸭鹅群应激

除了通风不畅,还有人说应激是万病之源的。事实上,鸭鹅很敏感,外界环境的任何变化都可能让鸭鹅产生不安,比如喂料、免疫注射、换料,空气、湿度、温度、光照的改变等等。一旦应激,产蛋下降几乎是必然的。所以,减少一切可能的应激因素是养鸭鹅户务必要做到的。

6 增加光照时间

冬季自然光时间短,而光照是促进蛋鸭鹅产蛋的重要因素。养鸭鹅户可以使用白炽灯增加冬季鸭鹅群的光照时间,通常以每天14到16个小时为基准,且要做到关灯和开灯的准时准点。如果光照不足,产蛋量势必下降。

7 保持鸭鹅群的整齐度

产蛋量下降的时候,养鸭鹅户尤其应该注意减少饲料浪费。冬季到来之前,筛检出那些产蛋率相对较低的病鸭鹅、弱鸭鹅、残鸭鹅及时淘汰掉,冬季鸭鹅舍里都是生产性能高的蛋鸭鹅,从而让鸭鹅群相对统一,以提高整体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以上就是蛋鸭掉蛋严重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法,如果你的鸭群也出现了掉蛋的情况,可以试试以上方法。


免责声明: 1. 本平台为公益服务平台,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用于非商业目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由于本平台采用的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取得联系,如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我们,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或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经济损失。 2. 对于已经授权本平台独家使用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平台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联系电话:027-87828083-8010。
分享至:
上一篇:
下一篇: